重要通知
《现代企业文化》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 xdqywh@xdqywh.cn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xdqywh.cn

在线编辑QQ :3583609132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xdqywh@xdqywh.cn

编辑部QQ: 3583609132

官方网址: www.xdqywh.cn

他们让菜馍奶奶一夜爆红 又逼着她消失了

时间:2021/04/21  点击:273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

有流量就有生意

一连好几天,菜馍奶奶没有再出摊。

她在郑州街头卖菜馍30多年,6元一个,让晚归的人能拥有一份温暖。

从无人熟知到红遍全网,菜馍奶奶自己都没弄明白原因。

菜馍奶奶。图/视频截图

4月初,她成为了一个短视频的主角,在视频中金句频出:

“我觉得歇着无聊”“人老了就该有个价值”“只要钱来得正道,没有不容易的事;来得不正道,再容易也不容易”。

很快,她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来自天南海北的短视频博主将摊位围了个水泄不通,甚至当地出动了民警来维持秩序驱赶人群。

用于直播的手机几乎贴到了她脸上,在制作菜馍的间隙,无数问题见缝插针地问进来,起初她还笑着应付着,数日之后,她渐渐沉默了。

再后来,她和自己的那辆三轮车消失在了夜色中。

直播者们蹲守了几天后,尽数散去,黑夜的街角恢复了曾经的宁静。

这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

被打上标签的普通人

“老铁们,扣下666,大家快看,这就是励志老奶奶,我现在就在老奶奶身边。”

“家人们,我正在菜馍奶奶的摊位前排队,前面还有23个人,要问问题的家人们把弹幕刷起来。”

“感谢我王哥的礼物,我替王哥买个菜馍。”

显然,无论是“666”还是“弹幕”“刷礼物”,菜馍奶奶都是听不懂的,但她能听懂“你今年多大了?”“你为什么要坚持卖菜馍啊?”“你每天卖多少个啊?”这样的问题。

几天中,她回答这样的问题上百次,她不理解自己在街头卖菜馍,励志的点在哪?

图/视频截图

如果说大衣哥朱之文励志的点在于农民有着一副好嗓子,穿着大衣唱上了央视,拉面哥励志的点在于几十年在大集做拉面不涨价,菜馍奶奶励志的点仿佛只剩下了年纪大。

在最初她被爆出的视频中被称作96岁,后经查验她为82岁。事实上,96岁在街头卖馍的标签,才是她走红的真正原因。

在人们的观念中,96岁的年纪应该安享晚年,祖孙满堂其乐融融看上去才体面安逸。而在深夜的街头卖馍,显然是艰辛而贫苦的。

96岁卖馍,背后一定是对生活的不甘,对家人的不满,甚至是对命运的抗争。

但她最初却说得那么轻描淡写,“勤劳持家”“劳动光荣”“为了每个晚归的人有口热乎饭吃”。

现实和认知的巨大反差,带来了极大的戏剧矛盾冲突,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人们对菜馍奶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好感。

图/视频截图

在转发分享中,网友们加上了自己的解读,并持续为菜馍奶奶打上新的标签。

“96岁老人夜间卖馍,你有什么理由不坚持?”“96岁菜馍奶奶在做菜馍,16岁的你却在蹦迪。”“奶奶做的6元一个的菜馍就能吃饱,XXX套餐凭什么卖30元?”甚至是“看到菜馍奶奶的那副套袖,我想我的奶奶了。”

这就是菜馍奶奶之所以走红的内在原因,人们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了一个普通的陌生人身上,由于视频音频立体的呈现方式,让人们有了多维度的感官体验。

“夜晚,9旬老人,热乎饭”背后衍生的“坚持、努力、恬静、淡然、温暖”,也正是短视频用户需要的重要情感寄托。当用户的多元情感汇聚在菜馍奶奶身上从而引发各类不同的衍生感情后,菜馍奶奶的标签也从单一的“励志”,变为了“一切”。

最初拍摄菜馍奶奶的视频将她送上热搜的张志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在拍摄之初就明白,这个视频会引发关注。

“我拍摄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为了生活在打拼,用短视频的基本都是我的同龄人,看了太多搞笑段子,光鲜亮丽的帅哥靓妹,也愿意看这些励志的故事。”

用张志刚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们天天被灌毒鸡汤,谁都想喝点真鸡汤,而普通人的生活才是货真价实的。”

在菜馍奶奶的事件中,很多人费解,一个制作菜馍的老太太凭什么能走红,但实际上,在短视频的大数据算法下,菜馍奶奶这样自带标签和极易产生共鸣的个体,走红其实是必然的,只是镜头有没有寻找到她罢了。

“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谁愿意在风雨中劳作。”这是在菜馍奶奶最火热的几天中被提及很多次的一句话,听上去很励志,但不能仔细品。

假如真的是一位96岁的老人为了生活而劳作,通宵达旦,这怎么能是励志呢?年轻人们把自己代入“菜馍奶奶”中,得到的其实更多是“劳作至死”的悲哀,并没有奋勇前进的鼓励吧。

被打扰的普通人

很快,菜馍奶奶的舆论风向就从最初的“温暖励志”反转了,因为人们看到她的摊位前举着手机来直播的人越来越多,老人不堪重负,笑容也逐渐消失。

人们关心她的身体,担心她的精神,将一切诅咒的话语投向了来拍摄视频的人们。

“他们就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盯上了老奶奶挥之不去。”

“互联网的铜臭味让你们陷入疯狂。”

《人民日报》也发文表态:“莫以关心之名行伤害之实。”

但冰冷的数据不会说谎,河南某电视台也通过短视频对菜馍奶奶进行了一场直播活动,深夜两点,同时在线人数近33万人。

这个数据别说对自媒体人,对传统媒体来说同样是一个诱惑。

此前,大衣哥朱之文就因邻居踹门闯入要拍摄而报警,其背后也同样是数据流量带来的诱惑,据朱之文的邻居表示,拍摄朱之文和其家人的生活,每天发几十条15秒的短视频,阅读量在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甚至有邻居为了拍摄朱之文特意买了个2000元的手机,一个月就回本了。

拉面哥的事情同样如此,在拉面哥在短视频平台火了之后,在他卖面的现场,响起了吵闹的音乐,武大郎、孙悟空、猪八戒等扮相的博主均出现在现场和手机里的粉丝打招呼,因为直播太多导致网速变慢,中国移动甚至特地开来两辆信号车,来加强该地的信号。村民们连夜修了6个停车场,扩宽道路,清理周边环境,村民们摆出了特产。

拉面哥的一个视频流量高达2亿,视频博主涨粉近50万,有人拍5天,总阅读量过10亿,赚了近百万。

拉面哥。图/视频截图

对平台而言,话题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话题就带来流量,争议就是关注,在流量为王、变现迅速的时代,平台会以最大的热情来完成普通事件的热点转化,甚至主动通过设置热榜、话题等形式来搭建有争议的话题。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到了一位参与菜馍奶奶的直播博主,他表示,自己是从湖北特意赶去郑州拍菜馍奶奶的。

“直播本身不挣钱而是挣热度,保持热度对账号是有好处的,热度高就会得到平台的数据青睐,把你的位置往前放,以后播别的,尤其是商业合作的内容收益就会更高。我们基本上就是蹭热度,热度高的地方我们就蹭一波,然后就接着植入一些商业合作,几次之后这个号就不用了,再换一个重来。”

“一年下来,从短视频上能赚个30万左右吧,肯定是比上班强。”

即便是当网友将围观他人生活上升到道德谴责的高度上,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选择题就变得很容易了。

前述博主反问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说她做菜馍为了生活,我们拍她也是为了生活,不可以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生意,有生意就有财富,至少在一部分人眼中,这个逻辑是高度自洽的。

如果说“流浪大师”沈巍是短视频平台第一个被围猎的普通人的话,“菜馍奶奶”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用某媒体习惯使用的标题来说的话,这应该就是“困在流量里的普通人”。

流量时代日渐模糊的边界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方师师发文表示,所有媒介都有一套自身独特的语法。这是一套深层的语言协议,能将不同使用者的感官体验调整到特定的“频率”,形成共鸣和共振。因而一条流行的内容,在技术系统的推荐与推动下,可以引发全网刷屏。但新媒体的使用也会对生产者产生影响:技术是人感官的延伸,但也会截断书写与记忆,产生异化和自恋。

当博主们用手机和摄像机对准他们想要流量“狩猎”的对象时,镜头就像是武器。他们不去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妨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是否会给对方带来身心压力,甚至还想要通过欺骗手段榨取对方身上的所有可用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内在完全被外部逻辑所左右,人成为其所使用技术的奴隶、依赖系统的触角。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或许对自己没有意识,或许对他人没有关爱,也或许对世界不负责任。

很快有观点认为,赚钱是各凭本事,但是也需要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情况下,当然,这种现象本质和原动力还是钱和酬劳,因此平台的奖励要是有所约束,自然会将大批为了钱去蹭人家流量的人筛出去。

据了解,在拉面哥的事件中,为了反对恶意炒作和过度消费,作为平台方之一的抖音平台就曾出台过严格管理的方案,处理过一批直播间和账号。

但事实上,平台能做的却很有限。

在网络看客的选择下,被发掘的“草根”网红们常常具备一种单纯的特质。看客们的监督要求他们时刻保持其淳朴真诚、不慕名利的“老实人”形象,而这种形象的确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阻碍。

曾经一度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就经历了完整的过程,爆红到流量变现再到流量退潮,他删去了个人视频的所有作品,选择了退网,他曾经就表示过,来围观我的人中既有真心想和我探讨知识的人,也有带着“不纯粹”目的进行拍摄的人,我没法分辨也管不了,但我可以看淡这些。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向媒体表达,网络经济时代,普通人拒绝出名很难做到。

“网络的表达是比较自由的,一般只要不捏造事实、不侵害他人个人信息等人格权以及不以侮辱性语言诋毁他人即可。这两条法律底线作为平台管理的基本抓手,从这个角度讲,平台能管得了侵权和违法行为,但管不了舆论的产生和方向。”朱巍说。

这几天,铺天盖地而来的谩骂,让张志刚有些委屈,“我都有点抑郁了。好像所有的坏事都是我做的一样。”

“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打扰她的生活,人最多的那天我也劝了,但是他们不听我的。”

在那条视频火了之后,张志刚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前往菜馍奶奶出摊的地方,但他总是远远望着。


本文由: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编辑部

2021/04/21

上一篇:香港“马照跑”跑到从化来训练!内地有望在从化看到专业赛马比赛
下一篇:宁夏中卫使用新技术提高防沙效率